上海人将来也会拥有自己的幸福养老基地。今天上午召开的市政协重点督办“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案专题协商座谈会上,市民政局透露,已着手开展“上海幸福养老示范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研究”。结合区位、环境、交通、需求等条件,初步提出崇明陈家镇、青浦金泽镇、金山张堰镇、浦东周浦镇等4大规划试点选址方案。
同时,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将重点推荐老年护理整体规划,建立不同机构间比较通畅的转诊通道,采取相应的医保支付政策,构建居家、机构养老—老年护理—老年医疗的三级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增强对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医疗服务支持力度。
养老基地初定四大选址
目前,上海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市民政局透露,已在“上海幸福养老示范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研究”课题中,结合区位、环境、交通、需求等条件,考虑结合郊区具有环境优势、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的区域建设养老示范性基地,初步提出崇明陈家镇、青浦金泽镇、金山张堰镇、浦东周浦镇等规划试点选址方案。
此前,本市修订的 《住宅设计标准》规定,为方便老年人生活,要求 “居住区域的总体设计应考虑弱势群体的特殊使用要求。居住区路、小区路、组团路、宅间小路、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儿童活动场地以及各种公共服务设施都应按规定进行无障碍设计”。要求住宅出入口设置适合老年人、残疾人的轮椅坡道,并对全装修住宅的卫生间提出 “宜为照护老人配置相应设施”等。
今后,上述标准将有“升级版”。市民政局表示,本市正在组织编制《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 (试行)》,将对居住区内适合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休息场所、安全步行通道,居住区附近适合老年人的公共交通设施和服务,以及建设和改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房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今年,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还将重点推荐老年护理整体规划,整合各方资源,顶层设计老年护理的各项需求和解决方法,建立不同机构间比较通畅的转诊通道,采取相应的医保支付政策,构建居家、机构养老—老年护理—老年医疗的三级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增强对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医疗服务支持力度。
今年建20处百姓健身房
市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国特别提到社区健身房的建设问题。他此前带领的课题组在沪上社区百姓健身房调研时发现,大多采用自建、自营、自管的发展模式,差异性较大,缺乏整体规划和建设标准,存在面积小、器械少、功能不全、卫生环境欠佳以及缺附属设施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百姓健身房的器械布局、环境设计也存在明显不足,容易产生安全卫生事故。如健身房器械布局一般要求功能分区,从调查情况看,近四成分区不够合理,器械摆放比较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市体育局表示,自2011年开始,由市体育局牵头在本市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共建成百姓健身房69处,约占目前全市街镇数量的三分之一。 2013年计划作为调整年,在继续推进建设20处以上百姓健身房的同时,着重对建设和管理的标准进行制定和实施。该局表示,百姓健身房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加强社区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力量和肌肉训练,以纠正中老年人往往只注重走路、慢跑等有氧运动的片面认识。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建设主体单位(街道、镇)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合理配置器材,针对本市中老年人健身的实际情况,科学推进力量素质的训练。
目前,百姓健身房基本采用社区文化中心直接管理和委托第三方管理两种模式,收费和免费开放的各占一半左右。从日常服务管理中,尤其是器械健身指导员缺乏的问题确实存在且亟需改进。
该局将会同市文广影视局、市文明办等部门,对现有的百姓健身房状况进行调研,制定相应的文件措施和管理办法,特别要解决好基层经费问题。加强对百姓健身房管理人员和专业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逐步推进家庭健身指导员等工作。
黄浦“全市通办”社区事务
家住杨浦的居民,可在黄浦区任意一家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劳动就业、医疗保险等事务。市民政局透露,该局与黄浦区合作,研究探索 “全市通办”的试点进展顺利,为“全年无休、全市通办”打基础。
目前,全市213个街镇均建立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以“三一两全”(一门办理、一头管理、一口受理,全年无休、全市通办)为目标,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救助、医疗保险、计划生育、工会补助等200多项行政事务集中“一门办理”。
149个街镇实行 “一头管理”,96个街镇开始实施“一口受理”,徐汇、杨浦、静安、长宁等区县探索“全年无休、全区通办”,黄浦试点探索“全市通办”进展顺利,居民对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满意度不断提升,达到96.8%。
今年,市民政局还将协同市质监局发布全国首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服务规范 (上海市地方标准)》,明确受理中心实行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建设规范、标识标牌、管理软件和评估体系“六个统一”。同时,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以“社区事务员(暂定名)”被列入民政部申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新增职业项目。
居委干部津贴稳步提高
在谈到居委会干部的工资问题时,市民政局透露,近几年已逐步加大经费投入,申城居委会工作经费逐年增长外,居委干部津贴水平也稳步提高。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居委会工作经费平均为8.8万元左右,个别区达到20万以上,居委会工作经费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居委会主任就业年龄段平均年津贴5.2万,退休年龄段平均年津贴3.1万;居委会委员就业年龄段平均年津贴3.9万,退休年龄段平均年津贴2.4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一些区积极探索专项经费保障新形式。如浦东陆家嘴(600663,股吧)街道根据区“以奖代补”专款专用的要求,将街道核拨居委会工作经费的新增部分,设立“陆家嘴街道居委会自治金”,专项资助社区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项目。此外,居委会办公和活动设施也不再“螺蛳壳里做道场”。中心城区除个别区外,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总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平均用房面积达到了246.6平方米。郊区的办公和活动用房面积均超过700平方米。
培训近万名灾害信息员
市民政局透露,已与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专项课题组,以社区为单位,以综合风险为对象,以承灾体脆弱性评估和致灾因子致险程度评估为内容,探索建立上海市社区综合风险评估模型。
目前,在徐汇、杨浦和松江三个区的风险评估工作实现街道全覆盖。“十二五”期间,本市还将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计划创建15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进一步完善本市全灾害危机管理、全过程减灾管理、全社会参与管理的社区减灾模式。
按照《上海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上海民政"十二五"规划”》目标和要求,“十二五”期间,本市计划培训专兼职灾害信息管理人员5000-8000名,做到每个基层村居委社区至少1名灾害信息员,争取形成覆盖全市城乡、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整体提高社区减灾能力。截至2012年,全市共培训鉴定3534名基层灾害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