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潜伏在夜间的杀手疾病课堂

农村老人期待调高基础养老金

2013/5/2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版 作者:王昆 管建涛 夏军 [ ]

新华社石家庄5月28日电(记者王昆 管建涛 夏军)黑龙江省肇东市向阳乡日新村农民朱永财今年69岁,同很多和子女分开生活的农村老人一样,他和老伴独自生活。除6亩耕地的发包费外,养老金是他们的主要收入。

“55元能干啥?2009年可以买一袋面,现在只够买半袋。”老朱掰着手指头算,米、面、油、药等生活必需品都涨价,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养老金“太不禁花”了。

记者在北京、黑龙江、河北、广西等地采访了解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体部分的基础养老金,自试点开始以来,一直没调高标准,已明显低于其他社会保障水平。由于基础养老金占农民人均收入比重逐渐降低,其正效应逐渐衰减。

2009年我国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于2012年底实现制度全覆盖。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最突出的亮点,是由中央财政向符合享受条件的农民提供每月不低于55元的等额基础养老金。试点之初,这55元高于当时全国每月49元的低保金,能为农村老人提供最低程度的生活保障。但随着物价持续上涨,基础养老金购买力急剧下降。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测算,基础养老金实际购买力已在几年内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从14%下降到8%。目前即便加上个人缴费和地方补贴,很多省份的养老金也只有六七十元,仍然不如逐渐增多的“低保金”高。

黑龙江省安达市机关事业社会保险管理局局长张茂生说,近几年农村低保金多次上调,2012年当地都到106元了,接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两倍。

“新农保试点之初,多数农民没想到政府会直接发放养老金,制度的正效应十分突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吕学静说,随着物价上涨,基础养老金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特别是这55元已无法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中国社科院劳动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王延中认为,国家应根据物价指数变化、工资增长率等因素,建立动态调节机制,抵御通货膨胀,确保购买力不下降。同时,适当考虑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等因素,以循序渐进方式让农村老人分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建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吃素念佛,享年88岁,1992年往生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导。1994年10月3日,中国佛学院一行14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老居士的肉身。[详情]
  •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详情]

养生节目

进入>>

关于中华养老网

养老产业招商

城市产业招商

联系我们 |刊登广告 |平台介绍 |关于我们 |豁免条款 |招聘信息 |隐私保护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