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本报报道了丰泽区城东街道埭头社区玉兰老年公寓20多名老人,在村里一位热心企业家资助下吃上免费早餐(详见本报5月15日第7版报道),引起市民对农村老年人如何养老的关注。记者走访发现,其实泉州市一些农村地区已摸索打造出自己的一套养老模式,让村里的老人们得以安享晚年。
模式一 村企合建敬老院 老人吃住免费
晋江磁灶镇大埔村敬老院于去年10月份开始运行,费用一部分靠爱心企业家捐款,一部分由村财政拨款。该敬老院向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开放,以五保、低保及孤寡老人为重点接纳对象,以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特殊困难老人为重点服务保障对象,设有双人居和三人居等公寓型居室101间、220张床位,并配备电梯。老人可根据实际情况住双人房或是三人居公寓型居室。如今,该村有170位70岁以上老人搬进敬老院,享受免费吃住、精神慰藉等服务。
起居室内,床铺、衣柜、沙发、茶座、热水器、马桶、洗浴池及其他用品一应俱全,老人只需带上换洗的衣物便可直接入住。此外,敬老院内还规划配置餐厅、阅览室、娱乐室、健身房、老人户外活动场所,丰富老人们的业余生活。
在晋江市东石镇萧下村,空置的大礼堂被改建为村办敬老院,旧幼儿园被改造为居家养老服务站。村里再将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协会和老年学校整合,构建多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机构。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月付伙食费350元,其他费用由村财政支付。
模式二 企业家建养老中心 住免费吃补贴
在泉港区前黄镇凤山村的坝头老龄养老服务中心内住着4名老人,年龄都在80岁以上,每个月他们每人都能领到300元的伙食补贴。该养老中心由该村乡贤连式林夫妇独资捐建,村里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贫困老人可免费入住。
“现在中心入住老人较少,所以食堂还没有正式启用,以后老人多了,会启动食堂,统一为老人提供免费三餐。”凤山村连书记介绍,养老中心运作经费也由连式林夫妇出资。由于养老中心就在村祠堂旁边,平时白天有许多老人聚在那,养老中心的几名老人不会无聊,可以到祠堂与其他老人一起看书读报、聊天、泡茶。
模式三 日托型“居家养老” 老人吃娱在外
近年来,居家养老模式开始从城市走进农村。以南安市霞美镇金山村为例,该村养生馆于去年4月底开张,每天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三餐,每顿荤素搭配,每周菜样不重复。刚开始实行的时候,70岁—80岁老人每月交95元,80岁—90岁老人每月交50元,90岁以上老人免费。今年开始,80岁以上的老人也开始免费。
目前,养生馆每天有60多名老人就餐,大多数是80多岁老人,他们均是在家住,时间到了再到养生馆吃饭。吃完饭之后,还能在养生馆里打牌、看电视、聊天。每天一到吃饭的时间,养生馆工作人员就会通过喇叭提醒老人过来吃饭,如果有老人没来的话,他们还会打电话到其家中。
“管理人员都是志愿者,无偿为老人们服务。”金山村吴主任表示,养生馆有专门的膳食委员会来管理,每天买什么菜,花多少钱,都要公开。运营经费一部分来源财政,一部分由乡贤和村民捐献。
专家
还要关注身心健康
“这种社会贤达捐款,免费为老人提供吃住的模式,我觉得还是很好的。”华侨大学通识学院副教授肖北婴认为,这种模式让老人的生活更方便,但也有不足,因为需要有资金长期支持。
“养老问题不止体现在吃住上,还体现在基本医疗问题、老人精神慰藉上。”肖北婴补充道,老人在吃住上基本不会挑剔,但在医疗保健方面,老人需要更多的帮助。此外,老人儿女们也应该尽义务,经常回家看看老人,使他们不会感到孤独。
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庄锡福认为,经济实力雄厚的村庄可以自筹资金建养老院,让村里老人免费入住。经济实力较弱的村庄,政府应该多出力,比如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通过老人自付一点、不足政府补齐的方式,解决农村养老难的问题。
部门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居家养老”模式是一条重要出路,但仍需完善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比如,爱心人士的捐助,账目一定要透明公开。
目前晋江、石狮一些村庄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村里的老人在服务站聊天玩乐,晚上回家休息,这种日托型的“居家养老”模式在农村很受欢迎。除了政府行为,社会力量也成为农村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和支持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捐资敬老的行为。
市民
鼓励更多志愿者加入
现如今,大批农村青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不仅无法照料家中老人,反而把孩子和家中农活留给老人。老人负担沉重,“空巢老人”家庭数量急剧增加。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披露,我国半数以上老年人口在农村,农村人口老龄化快于城市。
“养老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仅靠村财和政府扶持补助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以解决帮扶人员和资金的短缺问题。”市民陈先生认为,目前,社会上存在“爱幼有余,敬老不足”的现象,应该呼吁和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农村养老服务的行列。
市民王小姐则建议,可以鼓励更多人来当志愿者,加入农村扶老行列。此外,还可以鼓励民营企业或私人资本进入养老事业建设,开辟部分特殊人群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