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地区目前以65岁为老人界定年龄,约为251万人,约占台湾总人口的10.8%(2011年数据);预计至2025年,这个比例将会达到20%,成为高龄化社会。在华人社会中,由于经济发展较早,社会制度也积极与国际接轨,目前台湾在养老产业上的研究和运营走得比较靠前。
力求公平的医疗保险制度
台湾实行的医疗保险(台湾称“全民健康保险”)制度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政府负担保险额度的1成,雇主就是企业负担6成,个人及眷属负担3成。一般员工每月缴纳约800新台币(173元人民币)即可,但如林志颖这样的明星每月大概要缴纳2万多新台币(4348元人民币),这些是必须缴纳的;但是他们去医院治疗享受到的待遇是一样的,一般感冒发烧,治疗开支约为100新台币(22元人民币),这在台湾只是一个挂号费。
一些台湾媒体反映:由于看病便宜,大家大病去看医生,小病也去看医生,弄得医生忙不过来,难免对病人看得不够仔细。这样容易出医疗事故。实际上,台湾的医疗事故率比香港要低许多,原因是台湾医生比香港更吃苦耐劳。医生也是台湾收入较高的群体。台湾鼓励看病去私人诊所,当然私人诊所也可以使用健康保险。总体来看,这样公平的医疗环境对老年人看病就医是有帮助的。
国民年金制度覆盖面广
台湾地区“立法院”于2007年7月通过《国民年金法》,并于200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其规定,凡年满25岁、未满65岁,在台湾地区具有户籍,未参加劳工、公教人员、军人等社会保险者均应加入国民年金。目前,国民年金以1123元为月投保金额,政府提供补助40%,民众自身负担60%。为保障弱势民众的利益,年金法还规定对中低收入户与身心障碍者,政府将分别情形提高保费的补助比例,而对低收入户和重度以上的身心障碍者,则由政府对保费予以全额补助。
国民年金的保险给付包括老年年金给付、身心障碍年金给付、丧葬给付、遗属年金给付四个方面;其中,老年年金给付在被保险人年满65岁时开始申领,至死亡为止。此外,年金法第31条规定,该法施行时年满65岁的国民,在台湾设有户籍,且于最近3年内每年在台湾居住超过183日,而无法定例外之情形,也视同被保险人,可以申请领取老年基本保证年金,标准为每人每月新台币3000元,直至终生。
公教人员和军人等的退休收入因为财政原因会更高,也凸显了由于身份原因造成的不公平,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其整体制度还是不错的。
志工(志愿者)系统发达
志工是台湾千千万万同胞的共同名片,可谓遍地开花。
台湾志工可追溯到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工”,每年每家要抽人参加一两天村落街道、水沟的清扫,自带伙食,后来被质疑为强迫性的“无薪工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开始在社区推动志工(当时叫义工),不再强迫,而是自愿为社区提供服务。
2000年是台湾志工的一个关键点,这年出台了“志愿服务法”,以前零散的规定被整合成一部法令,对志工的乘法招募、训练、管理、保障、补贴、奖励作了完整的规定,台湾志工更加蓬勃发展。大学生和中高龄妇女是台湾志工的两大主力,这是因为大学生比较有时间,有许多服务性社团。中高龄妇女的工作压力较轻,也有较多时间。另外,老人志工约占志工总数一成。
有特色的机构养老
综合全世界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台湾的养老机构可圈可点。
出于养老发展的需求,台湾已经出现了专门照顾失智老人的机构,一家失智老人照顾机构就地处台北老城区。其大体情况为:收有64余名“失智”老人,日间照料老人20人,有各类专业社工、厨工、医生(有兼职)、护士、护理、照顾服务员、驾驶员、警卫等全职工作人员共65人。机构创办11年,一般收费平均每月每人3.8万新台币,单人间则高达5万新台币。一般意义上,无论是医生还是社工都鼓励“失智”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在治疗痴呆没有太多有效办法的今天,或许家人关怀才是“失智”老人最需要的。
台北阳明山上有一家至善老人安养护中心,收受500位以上老人,配套设施齐全,管理服务先进。在其管理服务细节中,也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推崇:一是尽可能多地尊重长者们情感需求,即使是不同的床位类型也用“慈、福、仁、爱”等字样来进行区别,而不仅仅用健康、护理等来区分;二是出入园管理非常严格,甚至已经考虑到对外来人员进行提问测量,以确保内部的健康管理;三是安全防范措施更加细心,比如每层楼梯处都设有安全网,以防止长者们意外摔落;四是注重环境保护,一些床位外围阳台一脉相连,设置成花园阳台,令人赏心悦目;五是灵活满足长者需求,如设有自助公用厨房,既满足长者们的需求,又便于集中管理;六是恰当布局、运营园区商业链条,其园区内设有健身房、SPA泳池、对内对外都运营。
这两家机构都比较有代表性,一家是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机构,一家则专门针对“失智”老人。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家机构都有一个依托,他们都是在台北耕莘医院的支撑下,先后成立的。还有一个背景需要注意,两家机构的运作都走在了台湾本土政策的前面,机构除了致力于专业的养老服务管理以外,还主导创立了“阿公阿嬤节”,举办了全台湾的“金龄偶像选拔大赛”,鼓励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参与养老事业。这些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政府后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都积极向两家机构学习。这些都为其他的养老事业参与者提供了好的经验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