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养老制度改革仍在设计之中,养老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当下国人亟待需要知晓的事情。养老保险是为保障公民因年老丧失工作机会和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共富,而非改革导致多数人的利益受损。
中国社会跑步进入老龄化的今天,讨论养老基金“空账户”运行的声音不断增多,民众对于颐养天年的渴望也愈加的强烈。4月25日,对于人社部展开新闻发布会,从人社部公布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媒体之前担忧的很多问题正在慢慢变为现实。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7155.2亿元,同比仅增长13.9%;总支出达到5820.8亿元,同比增长21.1%,当季结余1334.4亿元,加上往年结余的2.37万亿元,目前全国社会保险结余已达到2.5万亿元。
与社保收入增速相比,社保支出的步伐在不断加速,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临近,未来社保收入放缓也将必然的趋势。相比之下随着退休人群的不断扩大,养老基金的支出总额将不断扩大,入不敷出的问题也是养老金目前最大的问题。为了解决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的问题,日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建议,逐步延长中国人的法定退休年龄,具体意见为每5年把退休年龄延长1岁。
延长退休年龄将导致,劳动力真实供需矛盾的加剧,客观而言中国当下缺少劳动力是一个伪命题,根据温家宝总理201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当时中国的真实失业人口数量为2亿。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延长退休年龄是否会挤压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也是亟待考证的问题。与其延长退休年龄,不如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保缴纳范围。
客观而言,收入增速不断放缓的背景下,减少支出增幅也是缓解入不敷出的办法之一。但是问题是这个办法遭到多数人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很简单。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人还是从事体力劳动,60岁以后显然无法继续承受繁重的体力。同时目前的养老计算制度导致多数人的退休金较低,很多人在网上纷纷计算,退休年龄延长之后,自己缴付的多年养老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民意阻力巨大的客观事实下,中国的养老制度却又必须改革。减轻民意阻力最好的办法,还是首先提高养老金结余占GDP的比重,通过追讨国有企业过去的欠账,做实养老金的账户。国有企业在养老金问题上欠账是历史性遗留问题,也是改革不彻底留下的结症,目前国家已经开始将部分国有企业的股权划拨给社保,但是规模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国家应该组织清算国有企业对社保的欠账,都以股权的形式划拨给养老保险,获得股权之后养老金每年按划得的股份比率每年强制分红。
账户做实之后,引入更多的专业化投资,扩宽投资渠道的同时,也要提高养老金的收益率。随着中国养老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不改变目前现在有的投资方式,未来中国养老金缩水的规模将不断扩大。拖累收入增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连锁效应。只有提高养老金收入增速的同时,适当减缓支出增速的折中做法,才不会引起民意的巨大反弹。
目前中国的养老制度改革仍在设计之中,养老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当下国人亟待需要知晓的事情。养老保险是为保障公民因年老丧失工作机会和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共富,而非改革导致多数人的利益受损。养老金改革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公正,对其进行任何改革,都应围绕这一主旨。无论是延长退休年龄,还是提高养老金交纳的年限与比重,都将是更难以服众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