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相当多的80后还在不同程度“啃老”,就目前的社会现实而论,中国绝大多数80后储蓄223万来养老并不现实!笔者以为,如何化解养老危机,自身及早规划固然重要,但它是一个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努力加以解决的综合性问题。
中国经济网报道,“再不存钱就”老了“,可究竟存多少钱才够养老呢,除了存钱还能怎么安度晚年?”一位网友的发问,说出了很多人的困惑。
据全国老龄办预测,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两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可见,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同时,中国还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一些发达国家乃至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人口红利窗口关闭时,人均GDP已达到2万至3万美元,而中国目前的人均GDP为5000多美元。
报道称,中国80后至少储蓄223万才够基本养老。按照我国现行的男女有别退休年龄的政策,男干部和男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女干部为55岁,女工人为50岁。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201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据此粗略估计,每个人退休后约有15年的时间是在没有工资收入的情况下度过的(为便于计算,不再区分性别)。那么在退休之前要积蓄多少钱才能满足退休后15年的基本生活呢?
按照月人均消费支出2000元计算,退休后你一年的养老金为10.37万元,加上通货膨胀,15年总共所需的养老金额为223万元。也就是说在退休之前,现在30岁的80后要存够223万元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以上计算未将退休金考虑在内)。
中国式养老出路在何方?别说80后养老,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老龄人养老问题凸显。比如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办养老院身份尴尬、居家养老缺乏服务体系等。最近,北京的傅大爷和老伴儿终于结束了漫长的等待,可以进入养老院度过晚年。走进养老院可不容易。按照规定,入住养老院必须有监护人担保,而傅大爷夫妇是失独老人,无人担保。好在北京爱心传递老人关爱中心伸出援手,为其担保。2012年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这些老人将无一例外地遭遇无人担保,从而无法入住养老机构的尴尬。
不仅是失独老人,家庭健全的老年人也面临难以破解的养老难题:“421”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养老越来越难以实现,缺少服务体系使得居家养老举步维艰,而严重短缺的养老机构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随着人口政策的影响和跨地域社会流动的加剧,我国“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进入空巢的年龄越来越年轻,空巢期也越来越长。与之相应的社会问题包括:“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缺少照料,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老年人在家中死亡多日才被发现的悲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突出,在一些高龄化国家,老年人自杀现象较为普遍。
目前,我国已经明确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空巢现象所折射出的传统养老方式的困境包括: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传统孝道的退化、计划生育、人口流动等因素导致家庭结构改变,增加了家庭赡养的难度。二、机构养老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如养老护理员,全国只有两万多人,而实际需求接近千万。三、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务员,专业的心理从业人员较少。此外,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来源以及4-2-1家庭结构(1个孩子需供养2个父母、4个祖父母)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老年人遭歧视、漠视、遗弃等现象的发生。
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不断推进,基本养老制度逐步健全,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的养老金面临较大缺口。所以,对于正逐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80后来说,养老压力非常大。由于中国各地区发展差异很大,各地中间阶层的养老需求不一样。尤其在京沪粤这样生存成本高的一线城市,中间阶层需要为未来养老储备更多的资金。理财专家提醒,养老要提前规划,通过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或进行其他的资产配置合理投资,使资产保值增值,避免通胀吞噬资产。
笔者以为,如何化解养老危机,自身及早规划固然重要,但它是一个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努力加以解决的综合性问题。除每个人对自己老人应尽到起码的孝道以外,政府应有所作为。诸如,在思想、理论、法规、政策、物质、社会氛围等方面尽早进行探索和准备,以应对越来越多老人的来临。再则,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程中,应将“尽孝”纳入公民教育之中,这是应对养老难题的长远之计;就目前我国养子女防老的传统,正被某些不孝子女们冲淡,达到对自己老人不如对傍人,甚至见死不救的程度而言,赡养老人不能光指望道德约束的层面,应提到刚性法律的高度来完善!当然,政府逐渐加大对养老事业的资金投入才是最关键的。
中国相当多的80后还在不同程度“啃老”,就目前的社会现实而论,中国绝大多数80后储蓄223万来养老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