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政府从企业收税形成财政,再用财政补贴企业职工的养老金。为何不转换一下思路,从为企业减负的角度来考虑增加企业职工养老金。
新任财政部长的“社保漏洞”论,再度引发舆论对社保体制的关注。媒体获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针对社保体制改革具体方案已有了原则和方向,正在小范围内征求意见。据悉,养老金“双轨制”终将终结。今年的中央预算安排,将按照10%左右的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为不同体制下的养老金并轨,打下基础。
今年全国“两会”前,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曾做过一个公众关注热点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保障”比“反腐倡廉”更受人关注,高居十大热点问题榜首。在上千条网民留言中,要求废除退休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最高。从媒体调查、收集民意,再到官方有所动作,养老金并轨改革给外界一种有备而来的感觉。养老金并轨涉及机关公务人员和企业人员之间的利益再分配,说易行难,想要并轨成功,必须对改革路径有一番深层的把握。
按照目前媒体的披露,养老金并轨重点在提高企业养老金,今年的目标是10%。若确实按照这一思路,养老金并轨就会成为企业职工养老金追赶公务人员养老金的改革,这一改革完全是增量改革,即企业人员得益,公务人员不受损。从报道看,具体办法有两种:一是提高养老金结余的盈利能力,使养老金能保值增值;二是增加财政补贴。由于养老资金必须确保安全,只能做风险可控的投资,增值不可能太多,不可能真正解决养老金持续提高的问题。而财政补贴更缺乏可持续性。据报道,201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达到3.6万多亿元,业内人士预计,到2013年末将达到4.09万多亿元。社保基金规模日益巨大,未来财政对社保补贴一定会力不从心。
总之对养老金而言,单纯的补贴和所谓的保值增值都只能解决一时或一事的问题,而非长久之计。显然,养老金并轨的关键是如何促进企业养老金持续增加,最终实现与公务人员的对接与平衡。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似乎一直在走弯路,政府从企业收税形成财政,再用财政补贴企业职工的养老金。为何不转换一下思路,从为企业减负的角度来考虑增加企业职工养老金。现在一些企业并不愿意给职工交太多社保,一是因为企业负担重,除了沉重的税费外,还有各种说不清或不能说的支出,使其对提高职工养老保险力不从心。二是一些企业对社保还缺乏信心和安全感,宁可多给职工一些工资,也不愿多交社保。
现代社会的财富大多由企业创造,包括公务人员的工资和养老金也主要来源于企业。目前的养老金双轨制正是通过从企业拿钱压缩职工的福利,以补贴和维持公务人员的高福利所造成的。养老金并轨通过终端补贴最终解决不了这一不平衡问题,只有涵养水源,为企业减负,才能在企业和机关之间实现利益分配的平衡。所以,养老金并轨的成败恰恰在文章之外,在给市场放权,给企业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