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萍是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古槐街道西门社区的一位老人,80岁的她靠吃低保维持生活,而且常年有病,嘉诚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的助老员李新银长年照顾着老人。“新银勤快着呢,洗衣、做家务,她样样精通。”张丽萍说。
张丽萍老人口中的李新银是一名居家养老服务员,而像她这样的工作人员,现已遍布济宁各县市区的困难家庭。
济宁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孝贤文化影响深远,家庭养老观念浓厚。数据显示:济宁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31万,占总人口的15.47%,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该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160万,占总人口的19.7%,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将达到30万。为此,济宁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便是其中的一项创新之举。
济宁市规定三类老人的居家养老费用全额由政府买单。这三类老人分别为:城镇范围内无子女照顾或子女残疾、无能力照料的低保低收入老年人;无子女照顾的市级以上劳模和重点优抚对象的老年人;年满80周岁无子女照顾或子女残疾、无能力照料的老年人。
据悉,济宁市在山东省率先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所需资金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2012年全市投入近900万元,为4000多名符合条件的老人购买了居家养老服务。
记者观察
居家养老可先行
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日益加剧。
另一个更加严峻的事实是,我国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将持续增长,2011年全国约有1695万,2030年则将达到3322万。与上述数字相比,目前我国的养老事业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
我国养老模式正在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但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城乡养老机构发展到4.18万个,养老床位365万张。但平均下来,每50个老人拥有不到一张床。
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建议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养老模式,创办日托所、居家养老中心等小型分散、就近方便、服务多样的老年人服务场所,使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各种养老服务。傅企平也对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提出了建议:政府需要促进养老服务形成行业标准。要保证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接受正规化的专业岗前技能培训,并严格执行只有持养老服务培训结业证书的人员才可以进入机构、社区及居家养老的服务环节,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提供保障。
在通过发展居家养老解决“一床难求”的同时,一些代表委员建议,通过支持社会力量办养老院、发展康复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失能老人服务体系等多层设计破解“养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