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潜伏在夜间的杀手疾病课堂

一位八旬老人的医保烦恼:成都能报的药 回重庆报不了

2013/3/14 来源:凤凰 作者:佚名 [ ]

以前,他在重庆住院,报销后,平均每天只花药费10元。可在成都看病回重庆报销,却因两地的规定不同、药品目录不同,报销比例最低时仅25%,多次出现报销50%左右的情况。

给国务院

写一封信

这位老人在生日时致信国务院医改办:异地报销,涉及全国成百上千万退休人员异地就医的问题,何时能统一?

“孙志刚主任:您好,这是我第二次给您写信……”1月20日,住在成都市金牛区的退休老人李成学再次拿起笔,这封信打算写给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

李成学在重庆市一家国企工作多年直至退休。但儿女纷纷去了外地工作,一度“空巢”的老两口只好来到成都投奔女儿。年纪大了,老夫妻免不了时常往医院跑。但很快,李老就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成都住院,用的都是医生认为能报销的药,但他拿回重庆去报销,却被告知要自费。

他不甘心,托重庆的医生寄来一本重庆的医保药品目录,也没派上用场。“医改是惠及全民的大好事,我们举双手拥护,但是对我们这些成百上千万退休人员,在异地就医,多年来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他这样写道:“能不能从制度上、政策上给予统一的规定,各行政区之间医保部门代为管理、代办结算?”

报销困局

成渝异地报销 最低时他只报了25%

李成学1950年应征入伍,后转业到国防工业战线。

1991年,他与发妻盘爱萍先后从重庆市央企“西南铝集团公司”退休。在漫长的退休生活里,子女常年在外,二老成了空巢老人。2010年,由于年老多病,他们迁居成都的女儿家。

李成学当年就是在成都参军的,一晃几十年,如今重回旧地,夫妇俩得到了家人的照顾,却也迎来了新的烦恼。

“由于异地医保报销问题得不到解决,使我们的生活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这是李成学在信中写下的心声。

李成学身患高血压、肺气肿、关节炎、左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已失明),老伴盘爱萍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这些疾病时常复发,折磨着两位老人,为此每年都要在成都住几次医院。

2010年,因突发骨关节病,李成学被送到四川省第一医院,住院10天共花费12000元,重庆医疗保险中心只报销了5700元,占比47.5%。

2011年,李成学又因骨关节病加剧,在四川省骨科医院住院9天,共花费4598元,重庆医疗保险中心报销了1154元,占比25%。

2012年3月,老伴盘爱萍被确诊为脑梗,住院5天,共花费医疗费9200元,重庆医疗保险中心报销了4874元,占比52.9%。同年5月,盘爱萍又突发心梗,一度停止呼吸,做手术共花费99154元,经重庆医保中心9月份审批下来,包括大病统筹共报销了53882元,占比54.3%。

“我们几年来多次住院,同病房、同病因、年龄相近的成都退休老同志,他们在出院结算时,一般都能报销85%~95%,而我和老伴几年来多次住院,2010年来,重庆市医保中心审批下来却只在25%~95%。”李成学告诉记者,相比之下,他以前在重庆住院,每天除了报销的费用,自付药平均每天只花费10元。

“我吃稀饭都行,但担不起这个病,人一老最怕害病,发愁啊。”李成学忧心忡忡地说。

病危也只住院5天 药报不了不买

为了节省医药费,李成学夫妇选择了一种无奈的做法。

2011年,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医生建议李成学住院21天,但住到第9天能下床时,他便要求出院。医生告诉他,这样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经济负担就更重了,李成学摇摇头,“每天这么贵,很多费用报不了的”;医生让他做核磁共振,要2000多元,他嫌贵,说一年多前在省医院住了的,带上片子的,医生说已经一年多了,应该照现在的。他不依,只能签字拒绝检查。

盘爱萍那次脑梗,虽然一度下了病危通知书。但她也仅仅住了5天院,见病情稍有好转,便执意出院,签字自负责任。

“我和老伴几乎都没用四川的自费药,每个医院都有档案可查,并不是我们不珍惜生命,实在是承受不起这么大的经济压力,不能不留点生活费,维持最低生活开支吧?”李成学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和老伴都已退休二十多年,他每月退休金3000多元,老伴2000多元,常常住院几天就花光了当月收入。

很多人劝李成学夫妇回重庆治病,但二老却有苦衷。李成学说,他们不愿再当空巢老人,在重庆也没有房子了,再说,“如果跑回重庆治,可能路上就不行了。”

困从何来

药品目录不同 医生只知本地免费药

吴晓惠是李成学于2011年在四川省骨科医院住院时的医生,当成都商报记者找到她时,她表示,像李成学这样的人很多,她给予同情和理解的同时,表示医生也备受其烦。

对于李成学在四川省骨科医院治疗的费用,在重庆只报销25%的情况,吴晓惠医生解释说:“总体而言,现有医保政策涉及治疗环节的项目不多,主要还是在用药环节,而我们医院治疗环节项目多,医保报销偏低是正常的。”

吴晓惠医生说,在她工作中,常常不得不向病人一再解释医保方面的问题,异地就医的就更为麻烦,因为两地标准不一,医保药品目录不同,病人自身医保具体情况也不同,我们在开药或治疗过程中,难以顾及医保政策:开哪些药病人更实惠,哪些药要病人自付、自付多少?只能是“如果病人提出要求,我们会尽量配合。”

重庆一名医生曾给李成学寄来一本很厚的书———《重庆市基本医疗报销、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在华西医院,因为老伴盘爱萍住院,李成学曾把这本目录带给医生看,医生告诉他没有时间看,李成学很着急,但事后他也觉得自己此举不妥:那么多病人,医生哪还有时间来看这么厚的目录?“医生在电脑上开药,都标明了哪些是当地医保药品目录上的药,其他地区的并没有标注。”

记者从重庆市医保中心具体了解到,李成学在四川省骨科医院治疗的费用清单中,有血滕当归胶囊、丹参滴注液、益尔力口服液等在成都市医保药品目录里属于甲类(全报销),而在重庆则是丙类(自费),“两地标准不同,这也没办法,总体来说,重庆的医保福利还是比较好的。”该处工作人员说。

为了对报销比例追根究底,成都商报记者还走访了成都多家医院,从不少医生处得知,很多病人对医报制度并不熟悉,误解不少:

比如像一些费用总额不高的医疗支出,因为要扣除门槛费和检查费等,报销比例不高是正常的;有不少病人听说新农合大病统筹报销90%以上,便到大医院治疗,希望享受这种待遇,但是新农合只针对一些基层医机构以及基本用药;有些病人常在病房里与同病友聊天时,听到报销差异,心里便不平衡,但个人医保情况不同,有些病人是单位给办了补充医疗保险的。

何时解困?

他给国务院写信:

不是我一个人如此

异地就医带来的医保报销问题,李成学长期郁结心中。2012年8月,他决定有所行动。

他从成都到北京看望经商的儿子,心中就升起一个念头:向国务院医改办反映情况。于是,他把相关材料附上,以书信形式寄出。

他想告诉国务院医改办,现有属地原则的医保制度,“真苦了我们这些异地就医的退休人员,从而带来极为悲惨的恶果,那就是‘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在家等死’,看病住院成了灾难性的支出,我们宁肯每年养老金不涨,或少涨,也希望把住院报销问题给解决了。”

除了报销费用,李成学还反映了异地就医手续繁琐的问题。“报销时间长,一般得拖上几个月。”他向商报记者诉苦说,“你说我们还拖得起吗?”

“这不仅仅是我们一家一户的问题,它涉及全国成百上千万退休人员异地就医的问题。”李成学写道。

异地医保结算步伐加快

属地原则短期内难改变

李成学仅是一个缩影。

记者从成都市不少医院了解到,近几年,外地老人在当地住院人数不断攀升,大医院更是如此。

这些患者多数是已经定居在成都但是医保关系在外地的老人,以周边地区居多。

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续78万人次,办理跨统筹地区转续医保关系44万人次。

事实上,针对异地就医医保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我国一些地方的部分定点医院也已经实行异地就诊及时结算,但离县、市、省之间真正实现便利的“漫游”还有一段距离。

四川省人社厅有关人士表示,四川省正在筹建异地就医结算管理中心,但是我国医保有市级、县级、区级统筹各别,各统筹地区筹资和待遇水平差异大,标准尚不统一,现有的属地原则短期内还难以改变。

重庆市医保中心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当前的财政就是按照地域划分的,由于国家没有制定非户籍人口在异地医保后向原户籍地政府划转费用的政策,因此就没办法解决。

李成学医疗报销记录

报销47.5%

2010年,因突发骨关节病,李成学在成都(下同)住院花费12000元,因药品目录不同,回重庆报销了5700元。

报销25%

2011年,李成学又因关节病住院9天,共花费4598元,因药品目录不同,回重庆报销了1154元。

报销52.9%

2012年3月,李成学老伴盘爱萍住院5天,共花9200元,因药品目录不同,回重庆报销了4874元。

报销54.3%

2012年5月,盘爱萍突发心梗,做手术共花费99154元,因药品目录不同,回重庆报销了53882元。

异地报销区别案例

药品:血滕当归胶囊、丹参滴注液

在成都市医保药品目录中:全报销

在重庆市医保药品目录中:自费

责任编辑:建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吃素念佛,享年88岁,1992年往生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导。1994年10月3日,中国佛学院一行14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老居士的肉身。[详情]
  •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详情]

养生节目

进入>>

关于中华养老网

养老产业招商

城市产业招商

联系我们 |刊登广告 |平台介绍 |关于我们 |豁免条款 |招聘信息 |隐私保护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