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潜伏在夜间的杀手疾病课堂

关爱老人应是一种良性社会常态

2013/3/11 来源:凤凰 作者:佚名 [ ]

座右铭:用火热的青春谱写无悔的人生

江南时报记者 秦怀珠 实习生 韩昊 摄

年轻时遭遇婚姻变故,年老时又长期独居,七旬老太徐英经历一系列生活磨难后不幸患上了癔症。一次“自卫”伤人后,她出于恐惧选择了自杀,而她的儿女也因缺乏监护被判赔14万元。(详见B03版)

徐英老人的遭遇是一起人伦悲剧,但这绝非个案。不久前,南京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一位老人不忍老伴先他一步而去,商量后,恩爱一生的老两口竟吞下安眠药,准备一同离开。此新闻一出,人们唏嘘不已,并再次引爆了赡养老人、关爱老人的话题。

本案中,徐英老人的儿女被法院判赔14万元,原因是缺乏监护,而老太已年过七旬,且患上了癔症。可以说,儿女被判缺乏监护,其实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出,儿女对独居老人的关爱不够。从道德层面上,我们固然要谴责老人子女的不孝逆举,但道德谴责毕竟没有强制约束力。现实生活中,适当对一些拒不赡养老人或不善待老人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关爱、赡养老人成为每个子女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做到“常回家看看”。法院的此次判决也再次提醒我们,忽视对老人的关爱或是监护,将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

从制度保障上,虽然法律已就如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进行了规定,但这恐怕还不够。不少老年人,尤其是生活在农村或城市贫困阶层的老人,生活上刚够温饱,精神上难谈“温暖”。所以,对于贫困的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国家应致力去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同时设立专门的关爱机构,对独居老人给予精神上的关爱,以避免独居老人孤独辞世的悲剧再次发生。

无论是道德层面还是制度保障层面,关爱独居老人,都应积极主动,以充满爱意的方式促使全社会加强对老人的关爱。只有这样,老有所养,老有所终才能成为社会良性的常态,社会也才能更加和谐稳定。纪树霞

责任编辑:wallace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吃素念佛,享年88岁,1992年往生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导。1994年10月3日,中国佛学院一行14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老居士的肉身。[详情]
  •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详情]

养生节目

进入>>

关于中华养老网

养老产业招商

城市产业招商

联系我们 |刊登广告 |平台介绍 |关于我们 |豁免条款 |招聘信息 |隐私保护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