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养老金入股市短期难实现
“全国两会”召开,决定中国股市命运的重要部委,均有负责人披露提案与未来发展规划,给投资者也带来信息大餐。
监管层有12名代表赴会,代表提案涵盖市场多个侧面。其中涉及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例如发展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壮大“新三板”;涉及期货市场的新品种设立、法律法规健全;涉及券商的创新发展,托宽融资渠道例如债券融资;涉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等等。
所有的规划中,涉及到养老保险资金的入市问题最受关注,但目前还停留在宏观方面,即养老金的筹备、运用与分配,从中可推测其入市还需要有法律层面、制度建设的补缺,目前能明确的是,南方大省养老委托营运可进入到债券市场,也是仅有的突破。进一步推断,住房公积金的入市更为遥远,它其实不属于某个部门的,是大量个体的集合,入市的协调方更庞大。长线资金投资涉及的税赋问题,协调时间不可低估。
监管层的答记者问,由于有针对性,其内涵更丰富。去年年底,新三板试点由北京中关村扩大到上海、天津、武汉,未来继续扩大的趋势是确定的,但具体扩容到哪些高新区还没有说法;这是一个公开转让市场,有别于定向转让的柜台交易市场。新股发行的大方向是市场化改革,监管部门的责任是让IPO真实,包括合理定价。但是具体如何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未见其详,至为关键的新股流通契约改革,没有从公开报道中见到一丝痕迹,或许这是一种选择性遗忘。
对于IPO重启时间的澄清,是采用记者报道形式,更稳妥的署名通稿,似乎还未见到。目前似乎存在一种倾向,认为只要通过权证等新设计工具,就可回避IPO重启的压力,却忽略了新老划断后流通契约的巨大弊端;认为创业板“群发”可降低发行价,却忽略了由此带来的成倍扩容压力。至于T+0,的确引起监管层的重视,但估计短期内在股票类不会实现,可能在其他证券类中继续实验。再融资审核权是否全下放到两交易所,也在权衡中,相应减轻了再融资的压力,众所周知,股市回暖后,众多上市公司公布了自己的再融资计划,累计数极为惊人。
在新近公布的所有消息中,最实质的利好,是取消了RQFII额度中购买股票不超过20%的限制,因此100亿人民币额度,最多可购买100亿市值的股票。在近期还表现为:原来已购买债券部分的抛压,压制了债券价格。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表述,是今年货币宽松程度略逊于去年,但不至于影响到实体经济领域。财政政策的利好,表现在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高达1.2万亿元,创下了建国以来的最高赤字纪录。由于GDP增长目标达到,改变以往对出口的过多依赖,将更多由内需拉动,因此税赋的优惠性质也将改变,由此将对相关出口导向型上市公司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