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牛力
代表委员热议“银发浪潮的疑问”
“就算一个月掏5000元,我啥时能住进养老院?”家住北京市和平街的许大妈,打听入住社区养老院的事,结果让她发出如此疑问。社区中新建的养老院一个月收取 5000元至7000元不等的费用,春节刚过就有20多人提出登记入住。工作人员告诉许大妈,现在100多张床位都住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空床。
许大妈的疑问也是众多老年人的困惑。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养老设施、养老服务的大堤能否抵挡“银发浪潮”来袭?养老问题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养老院“一床难求”
许大妈告诉记者,早就听说养老院“一床难求”。现在自己身体越来越弱,孩子又不能在身边陪伴,所以想到住养老院。“过去只是听说有的老人等了五六年才能住进养老院,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要等到啥时候。”
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中国社科院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预计,2025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3亿人,80岁以上老年人高峰时超过1亿人。
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认为,中国的养老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养老的观念意识逐渐淡化;家庭人口减少,独生子女供养老人在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力不从心现象突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增多;老年人的养老条件缺乏保障。
我国养老模式正在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但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城乡养老机构发展到4.18万个,养老床位365万张。但平均下来,每50个老人拥有不到一张床。
养老机构和护理员缺乏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社区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国萍说,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等很多方面的服务无法满足需求。“现在居家养老越来越难,老年人希望住进条件好的养老院,而且养老院还要有医疗保障。但现实是,政府办的养老机构现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相适应。”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司艳华说,我们当地就有一个养老院,但条件不好。所以要动员社会力量,兴办条件较好、设施齐全的养老机构。
养老护理人员更是短缺,且专业化程度低是不争的现状。我国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约有3300万,如果按照3:1的比例配备养老护理员,需要1000多万名,而目前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其中一半左右是文盲。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说,养老服务机构和护理人员缺乏,暴露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建议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养老模式,创办日托所、居家养老中心等小型分散、就近方便、服务多样的老年人服务场所,使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各种养老服务。
朱国萍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在家门口开展养老服务,转变居委会村委会的职能,要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例如老年餐饮配送中心、应急救援中心、家政服务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