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双方各执一词
刘某声称自己是被周某撞倒的,周某坚称,刘某是自己受惊摔倒
鉴定书道真相
鉴定专家按照能力守恒原理、制动理论、碰撞理论及相关公式进行计算,认定货车以35至41公里的时速碰撞到了刘某的电动车
彭州辖区发生一起蹊跷的事故:一位老人倒地受伤,老人说,自己是被货车撞倒的;货车司机却说没有发生碰撞,老人是想恶意诬赖自己。没有监控视频,没有其他见证人,交警无法作出认定。双方闹上了法庭。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经彭州法院、成都中院两审终审,综合认定,老人受伤是和车辆发生碰撞所致,判决肇事车辆方及保险公司承担事故全部赔偿责任。
老人说被撞,司机说他诬陷
据了解,2011年9月2日早晨,彭州市敖平镇71岁的村民刘某,驾驶电瓶车,沿彭什路由红岩镇方向往军乐镇方向行驶,当行驶到敖平上场口路段左转时,与同向行驶的由周某驾驶的轻型货车相遇,电瓶车摔倒在地,刘某左脚受伤。
交警到来后,双方对事故的发生各执一词:刘某声称,自己是被周某撞倒的;周某则坚决否认,说刘某是自己受惊摔倒,刘某想诬陷自己骗取一笔赔偿款。因这起事故没有其他见证人,事发路段也没有监控录像,交警无法查清双方发生事故的具体情况,因此也无法划分事故责任。
事故发生后,刘某一直向周某索赔医疗费等,但周某和保险公司都不承认事故与周某有关,拒不赔偿。半年后,刘某无奈之下,向彭州法院提起诉讼。
司法鉴定,骨折不排除重物碾压所致
彭州法院对这起充满悬疑的案件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
就在庭审前,周某依然坚持说,刘某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被周某开车撞倒的,坚决否认发生过碰撞。
法庭审理中,原告刘某的律师向法庭提交两份司法鉴定书,一份是交警委托一家汽车科技鉴定机构关于事故货车制动系及碰撞前瞬时速度的鉴定意见,鉴定专家对货车车身外观、刹车系统进行了仔细检查,再根据事故现场图对事故进行再现分析,按照能力守恒原理、制动理论、碰撞理论及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最终认定,事故中周某虽采取了刹车措施,但仍然以35至41公里的时速碰撞到了刘某的电瓶车。另一家司法鉴定中心对刘某伤情所做的法医学临床鉴定也认定,刘某左足骨折构成十级伤残,不能排除钝性重物压砸、碾压形成。
法院判决,老人获赔2万余元
对此,彭州法院认为,虽然周某一再否认撞人,但是刘某提供的两份鉴定意见来源合法,内容客观,已形成了证据锁链证明周某驾车碰撞刘某的事实,因此依法判决周某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由保险公司代周某赔偿2.6万余元。
判决后,周某及保险公司表示不服,提起上诉,始终声称周某驾驶车辆没有碰撞或擦挂刘某,周某与此事无关。日前,经过开庭审理,二审法院认定碰撞事实确有发生,驳回上诉,维持了一审判决。
新闻延伸
到底撞了没? 痕迹学告诉你真相
在这个案例中,虽然没有目击者和监控录像,但交警委托专业的鉴定机构,最终使得真相大白。事实上,目前,新疆、上海、山东等地都成立了专门的交通事故鉴定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交通事故司法鉴定研究所便是其中一个,专门为“责任难以分清”的重大交通事故出具鉴定报告。
“只要真的发生过碰撞,就一定会留下痕迹与证据。”研究所主任王慧君一字一顿地强调说,“当事人以为我们调查不出来,就想不妨撒一个谎。现在我告诉你,我们是可以鉴定出来的。”
该研究所法医李冬日说,除法医以外,专攻痕迹学、生物力学、汽车工程学的研究人员,都是这支鉴定团队的主力。
路旁护栏有没有被刮蹭?尸体上有没有轮胎印?伤者身上有没有粘着挡风玻璃的碎片?这些都属于痕迹学专家的勘验领域。法医李冬日则负责检查伤者创伤情况,“我们要搞清楚哪些伤势是属于撞击伤、碾压伤、刮碰伤,还是摔跌伤,”他解释说,“但这些创伤具体是怎么形成的,就要交给生物力学的同事了。”
加入这个司法鉴定团队前,赵卫东长期与人体骨骼打交道。他研究的领域是生物力学,摸索生物体之间或生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发生的力学关系。简单来说,一个人骨折了,是由什么方向多大的力量所导致的,赵卫东轻轻松松就可以给出答案。
“我们这个工作很敏感,”李冬日说,“做错一个案子,对别人的一辈子影响非常巨大。”
现场勘验结束后,他们拿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道路模型,拼砌出发生事故的实际路段,再一一摆上人与汽车的模型。在这个生动的“事故现场”,来自不同学科的鉴定人员会分别报告研究结果,对比各自的结论能不能“互相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