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市民享受公共服务,本是一种天然的社会契约。然而一个城市的公共服务质量究竟如何?能否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却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课题。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公共服务中还差的那一点,正是一个致力于打造服务型而非官本位的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政府提出服务创新、精细化管理的背景下,本报推出了“服务还差这一点儿”专栏,通过读者的发现、记者的跟踪,反映公共服务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寄希望于公共服务的点滴改进或微调,让市民的生活更舒适、更便捷。
市民如果在接受公共服务中遇到问题或困扰,或者有意见和建议,可将线索发送至dushi@ynet.com。
“从去年五一时我们第一次交了400多块钱的报销单后,直到现在也没有收到补助款,今年1月份,我们又交了五六千元的单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消息。”96岁的老人孟香波等了快一年,还没拿到政府给报销的医疗费。2011年起,北京开始对95岁以上老人实施高龄医补,报销医保之外的医药费。但由于种种原因,高龄医补报销的时间却极漫长,社区的工作人员说,有些老人过世了,还没等来报销款。
实例
报销单据交了近一年没拿到钱
“去年五一前后交到社区的报销单,到现在也没拿到报销的钱,一直没有消息,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家住金鱼池中街社区的孟香波老人刚刚过完自己的96岁生日,虽然年龄近百,老人身体仍十分硬朗,精神矍铄。近日,因为自己的百岁老人医疗补助报销款项迟迟没有消息,孟老及家人心中有了一些“烦恼”。
“老人2012年满95周岁,可以享受百岁老人补助医疗政策了,老人很高兴,这就相当于看病过了起付线之后,医保报销以外需要自费的部分也都能得到报销。”在孟香波老人家里,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从去年五一时我们第一次交了400多块钱的报销单后,直到现在也没有收到补助款,今年1月份,我们又交了五六千元的单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消息。老人也经常会问我们,虽然钱不多,但对老人也是个安慰。”
记者走访了解到,孟香波老人家里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东城区某街道负责医疗报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街道目前是每个季度统一收集一次95岁以上老人的医疗报销单,审核后报往区老龄办及以上单位逐级审核,“报销的钱回到老人手中可就遥遥无期了,两个季度能回款都算短的,一年半载没消息也是常事,高龄老人身体变故大,有时甚至审批过程中老人突然过世,临终都还没见到这笔钱。”
调查
个别老人每季度需报销上万元
记者了解到,2010年起,根据《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细则,其中百岁老人补助医疗这项制度规定,各区县老龄办将向本市户籍的百岁(含)以上老人发放《北京市百岁老人津贴、医疗补助领取证》。凡享受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征地超转人员医疗报销待遇的百岁老人,符合医疗报销规定的医疗费用中的个人按比例负担部分,可到户籍所在区县老龄办报销。
2011年,北京市民政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卫生局、老龄办联合下发通知,又将享受这一政策的人群范围扩大至北京户籍9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办理程序上,高龄老人或家属只需要携带医药费分割单(结算单)、医疗补助领取证、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等证件,到户籍所在地社区(村)提出申请,填写审批表即可。
“依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每个季度差不多全区上报二三十万的医疗补助款,根据老人身体情况的不同,报销的款项也不同,多的话有时一个老人需要报销上万块钱,也有的老人就是一些小病,只来报销几块钱,但不管钱多钱少,老人们对这项政策都很重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报销要经多个部门9道程序审批
老人及家属将审批表交到社区之后,又需要经过怎样的审批过程呢?东城区老龄办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北京市各区县医疗补助报销程序统一,从街道到区里,都是按照每季度一次来收集核算医疗报销单。
具体审批过程为:老人及家属将审批表填好后交到社区,社区收集后交到街道,再由街道进行初步审批后交至区老龄办,区老龄办再次审批后交到市老龄办,之后由市老龄办将结果报告给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审批无误后将这笔款项拨到区财政局,再由区财政局返回区老龄办,区老龄办分发给各街道、社区。也就是说这笔医疗补助款项从老人手中填好申请表后,要经过9道程序,才能到老人手中。
报销慢引来老人及家属不满
“我们在工作中接到过无数个老人及家属打来的电话,催问报销进度及审批流程,特别是遇到有的老人已经过世都还没有收到补助款的情况,儿女等家属意见和情绪都很大,这让我们确实苦不堪言。”在采访中,东城区老龄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每季度启动报销程序后,从社区到街道再到区老龄办的审批过程,每步大约需要三四天的时间,也就是从社区将报销单上报,到区老龄办审批好上报到市老龄办,大致只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再加上财政部门的审批等手续,想要收到这笔补助报销,少说也得一两个季度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