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的田奶奶,把娃娃当孩子
70岁的李玉凤,穿上红大衣天天等待
81岁的陈爷爷,除夕夜默默流泪
62岁的孙秀芝,儿子一家三口在海南过年
……
压题图片:89岁的田奶奶每天与娃娃为伴
无论是睡觉、吃饭还是散步,89岁的田奶奶怀中始终抱着个布娃娃,时不时地拍一拍,贴贴脸,冲“他”笑一笑。敬老院护工说,奶奶糊涂了,刚到这里时,总是嚷着要回家,院长没办法就买了这个娃娃给她,说是她的“孩子”。从那以后,老人再也没有嚷过回家,走到哪都抱着自己的“孩子”。
晚上睡觉时,老人只靠着床的一侧休息,“孩子”占了床铺的一大半,担心夜晚受凉,老人经常半夜起床给“孩子”盖被。布娃娃“微笑”着的嘴边粘满了饭粒,护工说,那是奶奶喂给“孩子”的午饭。
在这家养老院,田奶奶已经生活了两年,和她朝夕相伴的,除了被她视为“孩子”的娃娃,还有一百几十名老人。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儿有女,但他们年轻时未曾想过,有一天会选择养老院来安度余年。在无奈地接受现实后,老人们希望至少在除夕夜里,会享受片刻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但是,老人们发现,这样的希望,也很奢侈。
截至2012年9月,沈阳市城乡养老机构有144家,床位2.6万张,收住老人16942人。预计到十二五末,床位将达到5万张。4年内,养老院收取的托管费从每月800元涨到1600元左右,涨幅100%。养老院火爆的生意背后,是整个社会都亟须改变的养老观念,但更多的,是一段段充满了泪水、思念和无奈的悲凉人生。
除夕里的等待
“宝宝听话吗?”记者问田奶奶。
老人慈祥的笑容挂在嘴角,眼睛眯成一条缝:“听话,听话,这孩子特别听话,不哭不闹,就是……就是不太爱睡觉,你看,总是睁着毛嘟嘟的大眼睛……”老人紧紧地抱着“孩子”,就像怀抱着自己的希望,布满皱纹的脸贴在娃娃冰冷的脸上,轻轻地亲了一下。
在养老院,终日抱着布娃娃的田奶奶,其实是幸福的,至少70岁的李玉凤这样认为,因为田奶奶可以回家过年。
原本,儿女双全的李玉凤也是一个让人羡慕的人。可在2011年,老伴儿去世,加之儿子成家女儿公派出国,老人搬进了养老中心。
李玉凤耳聪目明,性格开朗,老人们扎堆聊天,她总是最能说笑的一个,很快便成了大家的开心果。起初,女儿经常从国外打电话问候母亲,儿子也经常带着孙子来探望。半年后,李玉凤将自己的住房过户给儿子,慢慢的,女儿的电话少了,儿孙也很少来看望她。2012年元旦,儿子因生意经营不善,将李玉凤的房子变卖,老人无家可归。
2012年除夕,儿子并未接李玉凤回家。从那时起,她变得沉默寡言,笑容也少了。
今年2月9日那天,李玉凤穿上了新买的红大衣,一早就独坐在一楼门口的沙发上。她和护工说:“儿子借走我工资卡时说,除夕接我回家。”护工们不忍打碎她的回家梦,私下里却为她暗暗难过。李玉凤这样的状态,从农历小年时就开始了,一听到电话铃,就立刻翻看自己的手机;房间里远远听见大门响,总会急匆匆地冲向大门,但每次都是低着头一个人走回来。
午饭时间到了,李玉凤还是一个人窝在沙发里,时不时抬头望着窗外怔怔出神。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砖上,斑驳成一地的零零碎碎,二楼饭厅里人声鼎沸,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不时传到楼下,远远的不断有零星的鞭炮声传来。李玉凤坐在安静的角落里一动不动……
护工们说,儿子的家,离养老院不过10公里,坐公交车一个小时就到了,对老人来说,这一个小时的路程,就可能连着高兴与失落。
妈妈的腿
“乖,别哭了,我就是你的女儿,一直陪着你过年!”养老院5楼的特护房间里,护理员李天舒正用手绢擦拭着老人眼角的泪水。床边一台老式呼吸机发出轻微的“呼哧”声,屋子里打扫得很干净,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味。
陈爷爷今年81岁,患有脑血栓后遗症。4年前老伴去世后,就住进了养老院。
陈爷爷有两儿一女。第一年,女儿和小儿子曾来养老院探望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而大儿子却始终没见现身。护工私下透露,儿女们因为对当年家产分配不满,对老人多有怨言。
“陈爷爷意识还是清醒的,除夕夜就一个人默默流泪,看得我们鼻子也发酸。”李天舒说。
大年初八,记者再见李玉凤时,她正呆坐在房间里,身上依然是那件红大衣。除夕夜,她没能等到儿子。
“把没用的都送回家吧,放这儿占地方。”正在打扫卫生的护理员小刘,从老人床下拽出3个装满旧衣服的袋子说。
“我哪儿有家啊?这就是我的家啊!”抱着一堆旧衣服,泪珠从李玉凤的脸颊上掉下来,吓坏了不知所措的小刘。
到2月份,李玉凤已经拖欠养老中心4个月的托管费了。本来靠着退休金,李玉凤完全可以支付托管费,可半年前,儿子要走了李玉凤的工资卡,她的托管费也就没了着落。
探因
溺爱子女对老人缺少关爱
沈阳市民政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颇有感触地告诉沈阳晚报记者:“现在养老院的入住率都较高,每逢年节,多数老人还是留在养老院中过节,能回家过年团圆的甚至不足两成。”
沈阳某养老院董院长认为,很多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后就松了一口气,只是在临近元旦或春节的时候,才会想起老人,有些子女甚至一年也来不上一次。
沈阳松蒲博爱护养中心院长陈松蒲表示,现在确实有些不孝子女,老人的房子他占着,工资卡他占着,但老人只要花一分钱,他就心疼得不行。她说:“很多中国人习惯性地向下用力过猛,对自己的子女溺爱,对父母关爱却不够,他们也许没想到,自己也有老的一天。”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社会人员结构的变化,正在加剧留守老人的出现。当今社会80后的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主力军,双方的父母已经步入老龄化。同时,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增长,父母的父母无人照顾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家庭养老的模式已经崩盘,社会养老将成为主要的养老模式。但社会养老,并不意味着身为子女者就不需要付出。”
梁启东分析说,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快节奏的社会让人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对长辈的关心与爱护,亲情逐渐淡漠。再加上社会对养老、敬老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了道德的滑坡。
这个世界,留不住的除了青春,还有渐渐老去的父母。《孔子家语》有言曰:子欲养而亲不待――那该是怎样一种深入骨髓的痛呢?有空去看看爸妈吧!(应本人要求,文中老人、子女均为化名)(沈阳晚报记者 陈浩 吕佳 摄影记者 王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