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若蔚
前些日子,一张送锦旗的照片在网上遭遇吐槽:遭遇大面积停暖后,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监督局向河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赠送100台电暖器,接受此番好意后,省局向市局赠送锦旗以表谢意。河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官方微博发布的图片显示,锦旗上写有“寒冬无情人有情,雪中送炭情更深”的字样,此微博一出,即引来无数网友围观。
为老百姓的炉膛加把柴,为困难户的锅里添勺米。年关将至,为社会困难群众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拉近的是干群距离,融合的是党群关系,送去的是党和政府的关怀。这样的“送温暖”,人们乐见,群众喜欢。
然而,像石家庄市卫生监督局向河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这样下级向上级“送温暖”,不是“送温暖”,而是惹麻烦。事实上,每逢节日,惹出“麻烦”的“送温暖”之举并不鲜见。典型的“桥段”是,领导没到,记者先到,一个困难户家里呼啦啦拥进十几个大小官员,院外停满小车,又是放鞭炮,又是合影照;平时不露脸,过节纷纷来,一个低保户有时一天要接待好几拨“送温暖”的领导,到最后,手也握僵了,腿也站酸了,整个人都乏了;更有甚者,启动仪式上当着镜头嘘寒问暖,报纸电视春意融融,私底下又把慰问品悄悄“打折”,演绎电影《桃姐》中养老院那种变味慰问的现实版,让弱势人群吃个哑巴亏……
温暖到底为谁而送?是为困难者捎去党和政府的关怀,还是仅仅把它当做一项不得不完成的“节日作业”;是真心解决弱势者的难处,还是在领导、公众面前显摆自己的政绩。从这个意义上说,“送温暖”是面镜子,它把干部的心态照个透亮。弱势者可能在生活上水准低于平均线,但在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一位困难职工坦言:“我们年纪大了,上电视倒无所谓,怕就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毕竟他们以后要参加工作、要交朋友,有‘抛头露面’的顾虑。”试问那些大张旗鼓“送温暖”的官员,他们真心替被慰问对象考量过吗?心里真正尊重过他们吗?
此外,“送温暖”活动还会让干部的工作作风暴露无遗。“送温暖”本身没有错,关键看送的形式和内容。过节需要慰问,平时更需要关心;过节要有慰问品,日常困难更需要帮助解决。实际上,正是这些平日里的点点滴滴,才是干部作风的最大考验。对困难群众不知情,跟弱势群体不照面,光靠“送温暖”这两下子,群众既不会领情,也不会满意。
冬日“送温暖”,得让人感到心暖。再搞那种变味、走样的“送温暖”,只能让人寒了身体又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