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潜伏在夜间的杀手疾病课堂

一名护工照顾20位老人 短工日薪150元仍难求

2013/2/6 来源:新浪网 作者:佚名 [ ]

晚报记者 肖波 陈珍妮 程怡 实习生 管子薇 报道

临近新年,沪上不少养老机构遭遇 “护工荒”。一些慢性病老人不便出院回家过年,许多外地护工却要回乡,甚至出现一名护工要负责照顾20位老人,护工短工涨到150元一天仍难求,老人出院找不到保姆又无奈进医院……昨天,记者从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了解到,该校社会实践项目 《本市部分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对护理需求的调查》调查显示,沪上部分养老机构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现有护理人员年龄较大,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偏低,具专业水平的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大多不愿去养老机构工作, “护工荒”已经蔓延到全年。

个例

家庭护理成难题,生病老人春节住养老院

赵伯(化名)今年79岁,在过去的六年里住过三家养老院。以往过年,家人会把赵伯接回家团圆,但近两年都留老人在养老机构过,小辈轮流在春节期间来陪伴老人。

上周,记者在杨浦区赵伯所在的吉祥敬老院采访他儿子时,他儿子坦言:“实在没办法,老人行动不便,1米8近200斤的大个子,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我们忙不过来也弄不动他”。由于老人腿脚不好加之患有前列腺疾病,常不能控制小便。前几年把老人接回家过年,儿媳每天为老人擦洗身体就不下三次,还要清洗床单被单,完全没有工夫忙过年的事。在养老院,不仅有护工可以24小时看护赵伯,洗澡也有两三个护工一起帮忙为他服务。

从内心里,赵伯是渴望亲情、排斥养老院的。他的排斥通过经常发脾气来表现,前几年身体好的时候,常常不是和护工闹,就是去院长办公室吵,亲戚晚辈来看望,他就哭着喊着要出去,要回家,影响了护工的正常工作和其他老人的休息,养老院多次“劝退”,因此前后换了三家养老机构。 “实在没办法,我们要上班,孩子要上学,家里就算请一个24小时护工,也弄不动这么大个子的老人。 ”

虽然没有把老人接回家,但赵伯的儿子无论多忙,每周日都会去看望父亲,买点吃的喝的以及日常用品,陪老人说说话。孙女虽然住校,也会抽空随父亲去养老院看爷爷。赵伯的儿子说:“至于过年,全家会一起来看望,陪伴老人。 ”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很多老人都是因为子女无暇照顾而在养老机构生活,他们渴望亲情,期待子女的每一次到访。但子女也有难处,工作繁忙难以照顾老人,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有专业护理人员照顾,也有医疗人员定时检查,能为老人提供更好生活和健康上的帮助。

采访过程中,一位80岁出头的本地老太引起记者注意。周围房间一有亲属来看望,老太就会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过去,听听别的家属和老人的聊天,不时插上两句话。一旁的护工说,老太神智有些不清。 “我来这儿两三年,从没看到有子女来看她。她每个月的钱都是准时到的,只多不少,但就是看不到人来,所以一有其他家属来,她就凑过去,看看也好。”

现状

护工告急,养老院提出让老人回家过年

延迟一小时上班,提早两小时下班,趁着午休时间还要把晚上吃的菜买好。自从把年过七十的父亲接回家后,卢阿姨就忙得不可开交,用她的话来说,“每天的生活像打仗一样。 ”

上月中旬,卢阿姨和往常一样,做了几样父亲爱吃的小菜赶到奉贤的养老院看望父亲。临近年底,养老院的护工有一半都提前回家,连门口负责安全的保安都在帮忙护理老人。三年前因为两次中风,卢阿姨的父亲瘫在床上无法动弹,哥哥常年在外地无法照顾,自己又要上班,无奈之下,在与家人协商后,卢阿姨为父亲选择了一家医疗设施还算不错的养老院。

就在卢阿姨探望父亲的过程中,院长走进了房间,在寒暄片刻后,突然提出要离开一下,因为隔壁房间有两个老人要回家过年。因为人员短缺,现在一个护工要照顾十多个老人,根本忙不过来。原本几小时翻次身的正常运动保健,现在一天能翻一次就不错了。卢阿姨实在不放心让老父亲一个人留在人手短缺的养老院,于是向院长提出是否也接父亲回去。没想到,院长听后很开心,并商量让卢阿姨过了十五再将老人送回来,到时候人手方面能宽裕一点。

昨天,记者走访杨浦区某养老院。据院方介绍,临近年关,不少外地护理人员已经回家。安徽籍林女士和姐姐两个人是这个养老院的护工,姐姐回老家过年了,林女士则留下。原本管两个房间6位老人的林女士,最近工作量猛增,她1个人要负责7个房间、20多位老人。单是清洗老人换下的衣裤就能占据她一整天的时间。事实上,年底出现“护理人员荒”是很多养老院的共同问题。

春节前的一个月,甘泉街道宏利养老院院长王双清就挖空心思四处寻找护工。 “我连小区里的保洁阿姨都问过,还特地提了交四金,可一听说一个月2000多块,马上表示不愿意,钱太少人又辛苦。 ”王院长说,“前几年养老院还能招到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这两年连四五十岁的都难找,而目前养老院里的护工大多都是‘4050’,不少人年纪大了需要换岗,可是我们养老院找不到年轻的护工。 ”

到底养老院的护工短缺到什么程度?上海秀景家庭服务部的负责人沈志刚告诉记者,这两天除了很多人家里面缺保姆外,这养老院的护工短缺更是明显。这其中有几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养老院的护工工作量相对要比住家保姆大,平均一个人要照顾五个老人,而起薪则在1700元。根据人员的增加或者说是工作量进行调整,合下来一个月一般收入在2300元到2500元之间。如今住家保姆一对一的就已经上涨到了2500至3000元,护工做的人就相对较少。第二个便是年龄层,一般愿意做护工的年纪都比较大,但随着保姆、护工市场相对完善,雇主也有自我保护意识,不仅需要对方提供健康证,一般55岁以上就不再聘任,所以做的人是越来越少。

现在这个时候,沈志刚手上实在调配不出人,只能想办法让老人住进附近的街道医院病床或是一些非热门医院。即便是这样,医院的护工也处于急缺状态,所以有些家属只能到像他这种家庭服务部找保姆或钟点工临时充当医院护工。 “上半年,这种医院养老院短期护工,一对一的价格在每天80元,下半年已经涨到100元了,这两天150元还不一定有人要去。 ”

原因

老观念导致护工青黄不接

在静安区、徐汇区开设了五家家政服务中介公司的李先生表示,由于根深蒂固的观念,有不少人对照顾老人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因为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不仅怨声载道,老人的家人也并不太满意。

“这两年几乎没有那种40岁以下愿意去照顾老人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但照顾老人与照顾孩子不同的是,照顾老人是需要一定的力量的,年纪越大,越做不动,效果就越不好。 ”李先生说。年纪轻的以前不愿意照顾老人,随着年龄增长即便是到了50多岁也不愿意再去从事照顾老人的行业。恶性循环下,做这行的人越来越少。

“有很多出来做保姆的人都有这个想法,觉得照顾老人这种工作回去会被人看不起,尤其是女性来照顾男性老人,很多雇主只能靠提高价格来找人照顾。 ”记者了解到,类似这种照顾老人的护工,按照性别不同,价格差能达到三四百块之多。

需求

养老院老人大多需要慢性病专业护理

徐汇区康健敬老院的张伯今年78岁,因家中子女不在身边所以住进了敬老院,他患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都要打胰岛素吃药。他说,敬老院里有不少像他这样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都希望敬老院配备具有专业保健指导的医护人员。每天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什么,吃的量是多少,这些专业指导不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但该敬老院的医务室只提供一些简单药物和外来药物的煎煮,没有太多专业的医务人员,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也都不太完善。

此次调查显示,老人们最希望得到的护理服务项目包括个人卫生护理、疾病慢性病预防护理、保健指导、心理咨询等。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是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同时,老年人大多都又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受访者中有83.3%的老人对健康方面的需求比较高,希望有专业人员能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慢病指导,时刻提醒他们吃药,监测血压和血糖变化,使自己的病情得到控制。

行动

2015年末,浦东持初级证护理人员将占八成

对于老人越来越高的养老质量需求,护工们也必须不断提升养老技能。记者在《浦东新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五年(2011—2015)培训规划》中看到,预计到2015年,全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总量达到8000人,其中护理人员将超过6000人。到2015年末,全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将全部持有效执业资质证书上岗。其中,护理人员持初级证书比例占护理人员总数的80%,持中级证书比例达到20%(即占持初级证书总数的25%),持高级证书比例达到1%(即占持中级证书总数的5%)。按人数计算,即持初级证书人数至少达到4800人,持中级证书者至少达到1200人,持高级证书者至少达到60人。

在资质培训方面,规划中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落实目前护工普遍素质较低、业务技能较弱的现状。比如规定护理人员上岗培训采取统一授课的方式,培训课时不少于70小时。同时,中、高级护理员培训除专业理论培训外,还将通过技能比赛或专业评比“以赛代训”,通过现场观摩与指导教学等方式,提升护理员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学术研讨、专项技术培训、业务考察、各类人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且时量在10小时内的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每年至少需参加一次这类培训,并由行业协会颁发相关继续教育培训的证书或记录证明。直接参与这份规划制定的浦东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杨一明告诉记者,浦东目前依托行业协会培训部和安老护理职业技术学校,承担本区内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的培训指导工作、专题培训工作、职业资质培训工作和技能培训工作。

困扰

毕业生“冷”对养老机构护理工作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调查项目《上海市部分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对护理需求的调查》显示,50位护理人员中有26人负责4-6个老人,15人负责7-9个老人,4个人负责10位老人及以上,工作量极大。此外,大部分护理人员的年纪比较大,82%的护理人员年龄超过40岁,几乎没有年轻人的身影。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以初中和中专为主,其中有22%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半的人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大学生们在访谈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大多数护理人员都不是本地户口,没有什么专业技能,只是照顾一下老人的生活起居。但现在很多老人对养老服务的模式的要求已经从“温饱服务型”向“质量服务型”转变,这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无论是护工的质和量都不能满足养老院的需要。

养老机构急需专业护理人员,但为什么没有足够的护理人员进入呢?调查组还访问了某区中心医院的50名应届护士生,其中有36位明确表示不愿意进入养老机构工作,仅14位愿意去尝试一下。究其原因,受访的九成护士生认为养老院护理工作低端,社会地位低,薪水也少。她们表示,虽然大医院的工作也是又累压力又大,但总觉得未来发展比养老院好。护士生进入养老机构的另一只“拦路虎”是养老院工作是专门照顾老人,还有不少生病的老人,在一些护士生看来,养老院的护理人员日常面对的是身体孱弱、病残的老人,时常要为失禁老人处理大小便;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擦洗、护理;对病残老人更要小心翼翼,不能有一点闪失,而且有的老人难以相处。

记者在吉祥养老院采访护理人员时也得到了求证,他们的工作几乎全是打扫卫生、伺候老人大小便、冲洗老人衣物等脏活累活,而且实行“24小时两班倒”工作制,平时没有节假日,也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护理人员市场供不应求。

建议

开展正规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待遇

申城人口早已进入老龄化,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调查人员表示,不论是民办养老机构还是公办养老机构都需要政府支持,有关部门不妨加大补助力度,包括资金和人员投入。同时增加民办的数量,多建设符合规范和设计标准的养老机构,更好地配备其内部的硬件设施,是否也可以减免服务税收来帮助这些机构更好地经营。

调查发现,大多数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调查组建议,可以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制定培训计划,由专业人士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正规化地培训,组织护理人员考取专业资格证书或经过挑选直接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使工作人员更专业的为老人服务。

新长征福利院院长归全福接受采访时表示,养老院的护工一直存在短缺,到了过年就更加明显。工作种类比较脏比较累,护工的社会地位不高、收入较低是导致专业人员不愿担任这份工作,护工队伍流失率高的重要原因。很多家属认为护工护理好了是应该的,护理不到位就抱怨连连。现在沪上不少养老机构的护工每年都会流失不少,而且流失大多是已经接受过培训、干了三五年的熟练工。从养老机构跳槽走的护工,有的去医院做护工,有的进入家政护工领域,收入都高于养老机构护工。

调查组建议按有关薪酬参考标准增加养老服务补贴标准,提高护理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建立护工行业的社会保险制度,激发为老服务积极性,填补护理人员短缺的现况。

归院长表示,由于申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机构的护工短缺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行业协会常常会安排免费培训,为养老院减轻了负担。

但真正解决护工短缺的关键,恐怕还是要解决收入问题,这个,可能要通过提高老年人的护理费来实现,但很多人的观念转变,还需要时日。而且,目前的养老机构行业尚处在粗放型发展阶段,大部分养老机构都是综合型,未来,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为了更便于管理,应该往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相对健康的老人可以选择一种类型的养老机构,有慢性病的老人适合另一些类型,有心理疏导需求的老人、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的养老机构。

“提高护工待遇叫了很多年,可是谁来买单,解决路径何在目前仍是难题”,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对此专门进行过调研。 “如果是养老院买单,那么对于许多本身刚刚好收支平衡的养老院来说,就可能形成很大的负担,而如果入住老人买单,那么每月的养老费上去了,不少经济条件差的老人就可能被挡在养老院门外。 ”

孙鹏镖认为,要彻底改变“护工荒”,必须从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上设计,将护工作为上海“急需人力资源”,就像引进“紧缺人才”一样,纳入社会保障体制内。 “为什么白领回乡潮对企业而言一般都是有序、可控的,而护工对依赖他们服务的老人和家庭而言是无序、不可控的?要留住这类流动性极强的人员应该考虑把护工“员工化”。

区级公共财政对为居家老人服务的护工实行补贴的探索,可以考虑“移植”到养老院。据孙鹏镖透露,去年静安区财政拨款70余万,针对不同情况的居家护工发放相应补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居家养老护理员的人才流失问题。

责任编辑:建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香河老人留给世界的人体之谜

    吃素念佛,享年88岁,1992年往生的周凤臣老居士肉身不腐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新民晚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传媒均对此作了报导。1994年10月3日,中国佛学院一行14名学僧,专程去河北省香河县瞻仰了周老居士的肉身。[详情]
  •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56年的爱情,6000步的长度—爱情天梯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农家青年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深山老林。为让徐朝清出行安全,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级,被称为“爱情天梯”。[详情]

养生节目

进入>>

关于中华养老网

养老产业招商

城市产业招商

联系我们 |刊登广告 |平台介绍 |关于我们 |豁免条款 |招聘信息 |隐私保护 |版权申明